作者 / 徐美慧
编辑 / 黄大路
设计 / 柴文静
2025年开年第一个月,欧洲汽车市场迎来“开门黑”。
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(ACEA)最新数据,欧洲(含欧盟、英国及欧洲自由贸易区)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2.1%,总量略低于100万辆,创下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。
尽管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37.3%,但燃油车的断崖式下滑拖累了整体市场表现。
数据反映出欧洲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矛盾:电动化浪潮势不可挡,但传统燃油车产业链的萎缩与消费者信心不足,正将行业推入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复杂格局。
01燃油车退潮

今年1月,欧洲燃油车市场份额降至38%,较去年同期48.7%的占比大幅萎缩。
核心市场表现尤为惨淡,其中德国汽油车销量暴跌23.7%,法国汽油车销量下降28.2%,柴油车更是在多国遭遇两位数下滑。
这一趋势与欧盟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密切相关,自2025年起,车企若未能达标将面临巨额罚款,迫使厂商缩减燃油车产能并提高售价以“倒逼”消费者转向电动车。
法国(-6.2%)、意大利(-5.8%)、德国(-2.8%)等主要市场销量集体走低,反映出经济不确定性对购车意愿的压制。
尽管西班牙(+5.3%)和挪威(+82.4%)逆势增长,但前者依赖企业车队采购拉动,后者则受益于长期电动车补贴政策,难以扭转整体颓势。消费者对高利率环境下的购车成本敏感度提升,部分用户甚至选择延迟换车,导致市场进入“低欲望周期”。
在各汽车品牌的表现上,同样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大众汽车和雷诺在1月迎来了注册量的增长,分别为5.3%和5.4%,这或许得益于它们在产品布局、营销策略上的成功。大众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线,覆盖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;雷诺则可能在某些细分市场找到了突破点,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
然而,Stellantis的注册量却下降了16%,旗下众多品牌未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优势,暴露出其在品牌定位、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。(详见《Stellantis急寻“救世主”》)
02电动化加速,混动车份额超燃油车

尽管整体市场低迷,欧洲电动化进程仍在提速。
今年1月,欧洲纯电动车销量达16.6万辆,市场份额跃升至16.7%,德国(+53.5%)、比利时(+37.2%)成为增长引擎。混合动力车(HEV)则以34.9%的份额超越燃油车,成为消费者过渡期的首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插电混动(PHEV)销量下降6.4%,显示政策补贴退坡后,其“过渡技术”定位正被市场重新审视。
特斯拉1月欧洲销量暴跌45.2%,仅9945辆,排名滑至第26位。德国、法国市场跌幅更达59.5%和63%。分析认为,这一戏剧性下滑可能与Model Y更新周期、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欧洲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提升有关。
与此同时,中国品牌逆势突围,MG销量增长36.8%。作为上汽集团旗下品牌,MG凭借价格竞争力、低维护成本的电动车型在欧洲迅速站稳脚跟,尤其是在英国和北欧市场。
面对中国品牌的低价攻势,欧洲车企被迫调整战略。大众集团正寻求与中国车企在德国合资生产电动车,以利用中国供应链降本;Stellantis则通过入股零跑汽车获取技术授权。
据悉,欧盟计划于3月5日发布汽车业振兴方案,核心议题包括放宽碳排放罚款、加大充电基建投资等。然而,美国潜在的25%汽车关税威胁,以及欧洲内部对“去工业化”的担忧,让政策制定陷入两难。
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VDA)呼吁:“欧洲需要一场电动车领域的‘曼哈顿计划’,而非仅靠法规驱动。”
2025年欧洲车市的“开门红”未能如期而至,却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清晰注脚,电动化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,但传统产业链的阵痛与全球竞争压力,让这场变革充满不确定性。
正如雷诺CEO卢卡·德梅奥(Luca de Meo)所言:“未来五年,欧洲车企要么成为电动化的领跑者,要么沦为博物馆的展品。”在这场生死时速中,技术、成本与政策的平衡术,将决定谁能笑到最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