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552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【 】当下,混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,日趋成熟,所以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购买混动车,以此作为从燃油车到纯电车过渡的一个选项。但目前市面上混动类型多样,车型选择范围较广,为了让用户更加明确适合自己的混动车型,我们特地找来了四款热度最高、最具代表性的混动车型,来一场综合性能大比拼,通过加速性能、底盘舒适性、静谧性和油耗四大项的横向对比,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购车参考。
参加这次比拼的,有超混电驱 (|)、、e:HEV以及 DM-i。此外,我们还为大家找来了专业测试场地,通过加速性能、底盘舒适性、静谧性和油耗四大项目来检验它们的综合实力,混动技术哪家强?本场较量见分晓!
测试环境:
项目一:凌波微步——加速能力本项目主要是考验四台车的加速性能,模拟日常在国道行驶中慢速大货车的场景,我们会通过测试仪记录车辆完成超越所用的时间、距离、超越货车后的尾速,来反映各车在实际超车场景中的加速性能。在实际测试之前,我们来回顾一下四款测试车的动力参数。
日产超混电驱 轩逸:
丰田双擎:
本田思域e:HEV:
PLUS DM-i:
测试中,测试车辆与卡车以60km/h的速度行驶,然后测试车辆在经过超车起始点时开始踩下地板油/地板电,完成变道以及超越卡车等一系列操作。究竟谁的表现更好?我们拭目以待。
四车加速超越货车测试 | |||
车型 | 超越尾速(km/h) | 超越时间(s) | 超越所需距离(m) |
日产超混电驱 轩逸 | 87.70 | 4.68 | 96.80 |
丰田雷凌双擎 | 88.57 | 5.69 | 115.27 |
本田思域e:HEV | 87.98 | 4.51 | 89.58 |
比亚迪秦PLUS DM-i | 87.84 | 5.24 | 109.33 |
从测试结果来看,虽然日产超混电驱 轩逸的电机在参数上并不占优,但其最终成绩仅次于本田思域e:HEV。深究其原因是日产超混电驱 轩逸为100%电驱,其动力输出方式与纯电车型一模一样,因此响应快、提速猛是超混电驱轩逸的动力输出特性。同时由于没有机械动力和电机动力切换所带来的顿挫感,提速过程会更畅快。而本田思域e:HEV所搭载的i-MMD系统与日产超混电驱 轩逸搭载的第二代e-POWER动力系统类似,因此动力响应也十分及时,加上更大的电机,本田思域e:HEV获得第一名实至名归。
而PLUS DM-i虽然电机功率比超混电驱轩逸更大,但其车重达1620kg,对比超混电驱 轩逸的1473kg,整车重量上相差了足足147kg,因此也成了比亚迪秦PLUS DM-i在本环节中拖后腿的原因。
项目二:稳如泰山——底盘舒适性本项目主要考验四台车的底盘舒适性,每台车将在跑道上,以50km/h的时速通过连续减速带,同时车内会放置装满水的玻璃杯,看看测试结束后谁能维持更多的剩余水量。
测试过程中,本田思域e:HEV与超混电驱 轩逸在经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姿态十分平稳,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左右跳动的情况。而丰田雷凌双擎对比本田思域e:HEV与超混电驱轩逸,左右晃动的幅度会稍微明显,而比亚迪秦PLUS DM-i车身跳动的幅度是四款车型中最为明显的。
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,第一名与第二名所剩水量十分接近,经过比对,超混电驱 轩逸的剩余水量最多,赢得本轮项目的胜利。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日产深厚的底盘调校功力,从车身经过减速带的动作可以看到,超混电驱轩逸对于减速带的冲击吸收得十分彻底,保证了车内乘客的舒适性。
此外,超混电驱 轩逸继承了轩逸家族一直以来的舒适以及优秀的空间体验,柔软的坐垫也延续了“日产大沙发”的传统,能为车内乘客提供放松的乘坐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