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8日是小米汽车召开技术沟通会的时间,也是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会,为此小米汽车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立起了五个广告牌,分别致敬理想、蔚来、小鹏、华为和比亚迪。
车企不是没有过互相致敬的活动,如比亚迪发布仰望汽车后,车企们纷纷互相致敬,发布了各种不同口号的海报,并且与仰望有所关联。也有一些国内车企致敬友商,并号召中国车企团建起来,但小米这么大动静的致敬行为,确实是独此一家。
树大招风,小米大张旗鼓地宣传也招致一些人的不满,认为小米有些宣传过度。杨学良曾对小米汽车的加入表示欢迎,但看到小米汽车的致敬名单中没有吉利,难免有点绷不住了。
毕竟,在国内车企中,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名列前茅,旗下子品牌银河、极氪、睿蓝、几何等并非泛泛之辈,尤其是极氪汽车,在高端市场广受认可,领克、帝豪、沃尔沃等品牌也推出了一些新能源车型。
更何况吉利汽车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已达153万辆,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接近50万辆,妥妥的国内汽车产业巨头。
凭什么小米汽车致敬了比亚迪、华为,以及蔚小理,却忽视了吉利?
被致敬的车企,承载着雷军的造车梦
自主品牌车企中,比亚迪、长安、长城、吉利、奇瑞并列五大巨头,小米却只选择了比亚迪。造车新势力数不胜数,小米则选择了华为与蔚小理。小米的选择不仅看销量,最重要的是有没有雷军梦想的影子,否则长安、吉利、零跑、埃安等车企也有上榜的资格。
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,2018年销量刚过50万辆,今年就实现了年销300万辆,光速崛起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领头羊。比亚迪的成功来源于多年坚持新能源技术研发,做到了电池、电机、电控完全自研。
蔚小理是造车新势力的翘楚,并且分别探索汽车领域的不同发展方向,如理想汽车的奶爸车设定与增程式技术,以解决家庭用户的需求为目标;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、智驾领域颇有建树,小鹏的汽车架构、智驾技术还得到了大众汽车的认可,二者将合作开发产品;蔚来的独特优势则在于换电模式,探索出了用服务换取消费者认可的路线。
华为更不用说,与小米都是移动通信、互联网领域跨行入场,但华为的模式与其他车企不同,不自己造车,而是成为了汽车供应链的一环。
小米汽车挑选的这五家车企,都是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不菲成果,且不同路线的探索者。
雷军也有自己的造车梦,可小米汽车该朝哪个方向发展?
摸着石头过河,比独自摸索简单许多,参考过比亚迪、华为以及蔚小理等车企的路线后,雷军最终为小米汽车确定了坚持技术自研、以智驾为核心竞争力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驱动力、打造全链路生态闭环的路线。
相较于比亚迪的方案,小米汽车路线成本更低,且依然坚持自主研发。若问哪家车企与小米汽车的路线最接近,那应该是小鹏汽车,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自研平台架构,产品高端化。
雷军表示,小米汽车员工已达3700人,目标是造出比肩保时捷、特斯拉的产品。当初官宣造车时,小米汽车就确认,5年投资500亿元研究汽车技术。在央视《面对面》节目中,雷军透露,小米造车项目第一辆车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、超过100亿元研发经费,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倍。
当然,这么对比失之偏颇,其他车企已经有了不少产品,开发新产品的成本自然会低一些。小米汽车从无到有,首款产品难免需要投入更多成本。一款车就有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,足见雷军非常重视小米SU7。
小米SU7正缓缓向我们驶来,它不仅承载着雷军的汽车梦,还有整个小米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小米的终极移动设备,来了!
苹果首席运营官(COO)杰夫·威廉姆斯曾表示,汽车是移动设备的终极形态。
近几年车企轮上空间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等理念的营造,与频繁的更新换代速度,确实令汽车给了我们一种数码设备的感觉。
今天的汽车,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,而是连接舒适生活的一环。2021年的小鹏汽车1024大会上,就营造出了远程遥控,无人汽车接送上下班的场景。11月的智界S7发布会上,余承东展示了「召唤汽车」与「代客泊车」功能,车企们绘制的自动驾驶蓝图正一步步实现。
小米以硬件为骨骼、软件生态为血脉肌肉、HyperOS为大脑,实现了车机、手机、智能家居全链路打通。小米汽车的到来,令小米「杂货铺」产品线趋于完善,并且将小米生态的产品全场景贯通,这也是当初小米集团决心入场汽车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新能源汽车是一块大蛋糕,想要吃到嘴却没有那么容易,进军汽车行业对于小米是一件高风险、高回报的决定。现如今国内所有狭义造车新势力,仅有理想汽车扭亏为盈,蔚来每年亏损上百亿元,还有许多新势力已倒在路上。
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中,只有小米和华为明确进军汽车业务,而选择重资产模式自己生产汽车的,仅有小米!
小米集团不是雷军心怀汽车梦就可以指挥一切,还要综合考虑各项业务与所处的环境。全球手机行业已经趋近饱和,很难寻找新的增长点。小米虽然业务广泛,手机却是绝对核心,手机发展遇阻后,蓝海行业电动车领域无疑是小米汽车最好的发展方向。
手机、互联网出身的小米,在车机系统、软件生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,再加上国内庞大的米粉数量,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大量潜在消费者。全国分布的小米之家则为消费者提供了咨询渠道,一些面积较大的店面,还可以将车开进店内。
「我特别担心,一上来不火,大家都不买。」「更担心的是,如果大家都来买,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,各种焦虑情绪。」雷军对于小米汽车抱有太高期望,致使他对于小米汽车销量心怀担忧。
的确,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留给小米发育的时间不多了。
小米,最后一位有可能成功的新势力?
小米进军汽车领域拥有许多优势,但想要成功,不说成为行业巨头,扭亏为盈都异常困难。与小米汽车的产品力无关,关键在于市场情况。
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拉开序幕,大概是2015年,全面走向消费者,则应该是2018年。
2023年即将结束,经过多年时间发展,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日渐成熟,头部化趋势明显,五大传统车企的混动、纯电车辆占据销量主力,狭义造车新势力中,问界、零跑、智界,及蔚小理基本成型,其他新势力想要再来分一杯羹,难度可想而知。
小米汽车勉强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末班车,借助小米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,还有取得成功的可能,但依然困难重重。小米在汽车领域太年轻了,没有BBA那样的影响力,很难说让别人看到小米的品牌,就愿意拿出几十万元买小米汽车。
小米都难以扭亏为盈,更不用说其他打算进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企业了。因此,小通才会认为,小米可能是最后一位有可能成功的造车新势力!
其他打算入场的新势力真的没有希望了吗?大概,也许,可能,苹果汽车会有吧,毕竟那是苹果。不过,苹果的汽车团队还剩下多少人呢?